著名的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女士曾說:☀「教育的首要任務乃是於幫助孩子獨立。」而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習,則是幫助孩子獨立最重要的方式,也因為生活自理的養成,讓孩子在各方面都能比別人快一點、好一點、自信心多一點、成就感高一點,久而久之,孩子能在人生的跑道上跑得更快、跑得更久,獲得更多的成功與滿足。
生活自理能力,也就是在生活中能獨立照顧自己、管理自己的能力。國際衛生組織(WHO)在1996年即明確指出,教導幼兒生活能力能促進兒童及青少年發展;過去研究也發現*,☀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幫助孩子肯定自我價值、表達自我情感、學習與他人合作、嘗試解決問題、迎接生活新經驗、並能適應生活中的各種狀況以達成目標。
*Junge, S. K., Manglallan, S., & Raskauskas, J. (2003). Building life skills through afterschool participation in experimental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. Child Study Journal, 33, 165-174.
每個階段的孩子能夠發展出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,即使同樣年紀,幼兒的個別差異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。爸爸媽媽切記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做比較,只要孩子能持續的進步,且符合兒童健康手冊裡的各項發展檢核,就是正常的發展。大人能做的,是盡可能在安全的環境和輕鬆的氣氛下,提供孩子各種生活自理的練習機會,相信孩子必定能熟能生巧,漸入佳境。
「幼教之父」福祿貝爾曾說過的話:「幼兒時如以吹灰之力養成的特質與習慣,成年後即費千鈞之力也不易拔除。」只要父母願意在孩子年幼時多花一些心思,為孩子奠定良好的品格與習慣,相信在日後,這些都會成為父母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。
自己會拿杯子喝水 ,開始學習使用湯匙。穿衣服的時候會配合伸直手腳,也會幫自己拿尿布,開始學習洗手。準備睡覺時也知道要開或關燈。
在飲食上可以自己用湯匙吃喝,也會打開糖果紙,會練習漱口。自己穿脫沒有鞋帶的鞋子,自己會脫衣服。睡覺時會自己蓋被子,會表達想上廁所的需求,可以自己洗手並擦乾。
拆開食物包裝袋,自己穿衣服。自己上廁所,需要協助擦屁股。會學習折被、鋪床。練習自己刷牙與漱口。
開始練習使用刀叉,穿對衣服、扣較小的釦子、自己穿襪子、學習拉拉鍊。會自己完成刷牙步驟,自己摺被與鋪床,上廁所會自己擦屁股。
將各項生活自理能力一樣一樣教給孩子,是很花心力的一件事情,孩子對於這些技能,從陌生到熟悉,需要爸爸媽媽有愛心、有耐心的循循善誘,才能將這些能力內化精熟。在帶領孩子學習一樣新的活動或技能時,「循序漸進」是最重要的原則,尤其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有限,父母若期待孩子的學習一蹴可及,最後通常只會帶來彼此的失望和不耐。相反地,若父母可以運用以下五個步驟,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,逐漸提升孩子自主操作的比重,讓操作的主導性漸漸地從父母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,相信孩子很快就能上手。
爸爸媽媽首先示範演練完整的步驟給孩子看,並盡可能配合每一步驟具體地說明操作。
《以洗手為例》媽媽一邊示範洗自己的手,一邊告訴孩子:「先把兩隻手沖濕,關上水龍頭,按一下洗手乳在手心裡,兩隻手掌面對面搓出泡泡,手指頭交錯讓指縫也能洗乾淨,然後洗洗手背,最後用手捧水把水龍頭上的泡泡沖乾淨,然後關水,把手擦乾。」
帶著孩子的雙手,引領孩子一起操作一遍。
《以洗手為例》爸爸媽媽站在孩子身後,雙手扶著他的雙手,帶他一起進行:手沖濕、按洗手乳、搓泡泡、洗指縫…直到把手擦乾。偶爾孩子可能會主動做下一個動作,若孩子做的正確請給予鼓勵;若孩子做錯了,不需要指責,再次告訴他正確的方式即可。
拆解動作,孩子進行部份,爸媽協助完成後續。
《以洗手為例》媽媽開水龍頭,孩子自行沖濕雙手,媽媽關水龍頭,孩子按洗手乳、搓泡泡,媽媽帶著孩子的手洗指縫手背,由孩子捧水沖水龍頭,媽媽關水,孩子拿毛巾,媽媽再協助擦手。
讓孩子嘗試自己完成動作,爸媽陪伴在旁,可口頭提醒步驟或適時給予鼓勵。
《以洗手為例》陪伴孩子在廁所洗手,讓孩子自己進行每一個步驟,若發現孩子忘記了部分動作可以溫和提醒:「寶貝!指縫好像還髒髒的耶!」若發現孩子做得很棒,也要不吝給予鼓勵:「寶貝!你記得洗手乳只要按一下,不多不少剛剛好,太厲害了!」
不需注視著孩子,等他們自己獨立完成後,再給予肯定。
《以洗手為例》讓孩子自行到廁所洗手,洗好後,聞聞孩子的雙手說:「你好棒!你會自己洗手了!而且你把手洗得好香好乾淨喔!」